老年痴呆有救了!我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准上市

邹城养老 | 来源: http://www.zcccch.com 11-13 16:09

家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心中万千滋味无法用言语描述

在11月2日

中国原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准上市

一下子燃起我们全部的希望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九期一®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历时22年共同研制、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糖类多靶抗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物。它在全球的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自20世纪初(1906年)Alzheimer医生首次报告1例51岁女性病例以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载入医学史册已近110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全球每3秒钟就有一位AD患者产生!2018年,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有AD,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2亿,将是现在的三倍之多。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化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大脑这个机器里面的零件损坏,没法正常运作了。由于专业名称的拗口,人们常常习惯使用「老年痴呆症」这一称呼。

1573632897474937

▲电视剧《都挺好》中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苏大强

1573635216142465

▲一档综艺节目中,张国立饰演的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看哭无数网友


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AD患者人数接近全球痴呆患病人数的1/4。

  

▲中国患者人数全球第一的阿尔茨海默病


      这次九期一®的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世界空白,更满足了众多病患临床急需用药的期待。


      由于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多年来一直存在临床治疗难点。发现AD的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AD的药物只有5款。


      现有临床治疗常见的有两大类药物,一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如盐酸多奈哌齐,另一类为NMDA受体拮抗剂,如盐酸美金刚,在国内的上市时间分别是1999年和2002年。这两种药物只是作用于发病机制中的某些环节,如神经递质改变、炎症损失,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针对病因的治疗,而是干预了可能病理机制的某个环节的治疗,所以仍然不能阻断或逆转病情,只能起到缓解的症状。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大多宣告失败。该领域已有17年无新药上市。


      为何新药研发总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而只有找到病因或肯定的发病机制,才能阻断或者逆转疾病进展。


      临床前作用机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靶向脑-肠轴的这一独特作用机制,为深度理解九期一®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共有1199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的全国34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共完成了818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


      整个临床试验由全球最大的新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艾昆纬(原昆泰)负责管理。


      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 0.0001)。九期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目前临床上常规在用的药,是姑息的对症治疗。而新药上市后,对真正靶点进行干预,能从疾病进程上加以改善,拓宽了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是令人绝望的,但九期一®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我们为全球患者和家属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最后还是要说一句,点赞归点赞,期待归期待,咱还是应当保持平常心——可以抱以希望,但也不能过分期待能逆转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药监局批准有条件上市的原因。国家要求申请人上市后,继续进行药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时提交有关试验数据。毕竟,对于一个新药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实验室的研究数据,更需要通过时间去验证综合状态下的临床应用。